新闻中心
江南体育官网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产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一套管理世界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事务的规则和法律,统称为SHARIAHSHARIAH源自古兰经所传授的规则,其习惯做法和解释“圣行”是由先知传递的这些规则由法学学者在古兰经和"圣行”的框架下所作的进一步阐述金融体系的基本原则可概括为?押
1.对利息的禁律对利息(RIBA)的禁律是金融体系的中心信条利息的字面含义是“剩余额”,被解释为“无论通过贷款还是出售得到的资本的任何不公平的增加”更精确地说,与本金的偿还期和数额有关(即经过担保而无论投资业绩如何)的任何正的固定的事先确定的利率都被认为是利息而被禁止学者中普遍存在一种共同的信念,即利息是一种高利剥削这种禁律基于社会公正公平和财产权益等论据鼓励赚取利润,但是禁止收取利息,因为事后确定的利润象征着进取精神的成功,而且还带来额外的福利而事先确定的利息则是一种成本,它是不考虑企业经营后果而自然增长的,一旦企业亏损就不可能产生任何福利社会公正要求借款人和放款人以公平的形式分享回报并分担损失,还要求经济中福利的积累和分配过程都是公平的,并且代表着线;由于利息被禁止,资金的供应者变成了投资者而不是放款人作为分享利润的交换条件,金融资本的提供者应与企业家共同分担企业的风险
3.货币作为“潜在”资本货币被作为潜在资本来对待,即只有当货币与其他资金联手承担起一项生产性活动时,它才变成实际上的资本承认货币的时间价值,但只有在作为资本而起作用的时侯
4.对投机行为的禁律金融体系不鼓励囤积,而且禁止以极端不确定投机和风险为特色的交易
5.合同的神圣性把契约性义务和信息的披露奉为神圣的职责这一特点旨在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道德风险危害
6.SHARIAH批准的活动只有那些不违背“SHARIAH”规则的商务活动才具有投资的资格对从事诸如酗酒投机和赌博等商务活动的任何投资都应禁止
金融市场采用多种途径提供不同的工具来满足资金提供者和使用者的需要金融产品比较丰富,这里只选取常用的几种,做简要介绍
成本加融资是短期融资最广泛使用的工具之一,大约75%的金融交易是成本加融资交易其基本特征是?押①客户出于购买原材料机器设备或者耐用消费品的特定目可向银行提出请求,让其代为购买②客户不仅向银行提供欲购买物品的规范说明,而且还提供有关价格属性和市场信息银行在证实了项目的可行性后,提出在原价基础上的附加利润银行有权检查客户提供的信息如果双方一致接受条款和条件,银行就和客户签署加价制合同③按照合同,金融机构购买客户需要的特定货物,直接以现金形式全部或部分支付款项如果有折扣,则向客户通知并分享折扣有时金融机构委托客户去购买特定货物,以避免物品不符客户拒绝接受的风险客户可以直接从销售方取回货物④客户根据合同规定付款一般为一次性付款或分期付款商品的最终价格包括金融机构支付给原销售方的价格以及银行的利润
另外一种流行的金融工具是租赁,约占金融交易量的10%租赁作为金融机构基本的投资方式是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的需要购买某项资产或物品,在特定的时间内租赁给客户而收取固定金额的租赁费,且拥有对该项资产或物品的所有权,并承担风险和责任租赁一般用于船舶飞机和机械设备的投资租赁双方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规则,并及时解决租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金融机构的租赁合同必须明确以下事项?押①在租赁期间金融机构承担租赁物品所有风险,由客户误用和疏忽造成的损失除外;②在合同中详细说明租赁物的风险和责任,如关税的支付政府的税费和其他费用;③租赁的期限及终止期租赁物的使用目的未经同意不得更改;④租赁期间的租金数必须详细列举,允许租金根据物价波动而相应变化
在租赁过程中还必须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以保证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①允许为预期的租赁事先签署合同,租赁期限从租赁实施之日算起,如果租赁物的交付被延迟,则延误期内不付租金;②允许提前交付租金,不允许单方面地增加租金;③不允许对延期支付租金实施金钱上的惩罚,即征收罚金;④不允许单方面中止租赁合同,但客户违背合同条款除外;⑤在有条件的提前中止或到期的租赁合同中,租赁物要归还金融机构,除非其愿意放弃所有权利且作为礼物送给客户,租金只交到中止期,任何超出此期限的租金即使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也是无效的;⑥租赁双方在合同中规定金融机构出售租赁物给客户的价格是不合法的;⑦只要双方在租赁合同中达成协议允许再租赁,即金融机构将租赁物租赁给客户后,客户有权将其租赁给最终用户,对于再租赁费高于第一次租赁费的部分视具体情况决定其归属;⑧允许租赁转让,金融机构可以将租赁物连同权利和义务卖给第三方,原有的租赁合同仍然有效;⑨租赁抵押,租赁物的所有权和租金可以全部或部分地抵押给一人或许多人但抵押合同中必须详细规定,保证抵押代表的是实际资产而不是货币
租赁物在租赁期结束后转移给客户,称租赁及拥有(IJARAWALlQTINA)这个转移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押①客户在支付租金时,也支付一部分租赁物的成本,租赁期结束,成本支付也告完成 ,这样客户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租赁物的所有者②在租赁期结束时,金融机构将其送给客户,可以收取象征意义的报酬③在租赁期结束时,客户一次性地支付或分期支付租赁物成本,但双方签署的分期支付合同与原租赁合同没有任何关系④在一些金融机构中,在提供租赁物品的同时要求客户开一个和租赁相关的投资账户,租赁期间客户定期存入一定款项用作最终购买租赁物,或作为客户拒绝归还租赁物风险补偿
一些金融机构由于资金不足会邀请其他投资者一起与客户签署租赁合同,租金收益根据各自出资比例进行分配,金融机构在租赁期间可以购回其他投资者所有权份额
利润分享来自中世纪的盈亏分摊制合同具体操作如下:当进行项目投资时,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项目发起方提供诸如土地技术人员等资产,双方按事先约定的比例分配利润任何亏损只要不是项目管理方的失误和疏忽造成的则由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机构不参与项目的具体经营,项目经营方不能进行超出合同规定的业务活动由于对接受资金的项目发起方没有任何抵押保障,对项目发起方的其他资产也没有追索权,因而金融机构承担了较大的风险,这就需要在提供资金之前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严密论证在用于商品投资时,也是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双方根据事先规定的比例分配商品销售所获得的利润
有时金融机构采取双层的盈亏分摊制形式来进行投资具体如下:金融机构以盈亏分摊制形式为项目和商品筹集资金,然后再以盈亏分摊制合同的形式交给经营方使用所筹集资金金融机构参与两次利润分配这种投资方式由于金融机构承担了较多风险,所以只占到投资活动的10%
股本参与来自于中世纪的合伙经营合同,主要用于商品贸易,不动产交通或建筑设施等中长期项目投资就项目投资而言,典型的股本参与业务如下?押一个两个或更多的企业为了一个项目的融资而与金融机构接触,金融机构与其他合作伙伴一起提供全部资金,所有的伙伴包括金融机构参与项目的经营管理股本参与又可细分为两类?押协商制(MUFAWADAH)和伊纳(INAN)在协商制中,所有的伙伴地位平等,共同发起项目,享有同等的特权,分享相同的利润,承担同样的损失在伊纳中,根据出资份额的不同有不同的特权和利润份额,损失按比例承担根据金融机构在股本参与合同中的参与期限长短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永久的股本参与,金融机构介入到企业权益中并按比例获得年度利润份额,合同的截止日期不定,又叫连续的股本参与另一种逐渐减少的股本参与,金融机构采取逐步收回投资资金的方式或寻找其他合伙人代替的方式从项目中脱身,以保证金融机构资金的流动性,客户最终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具体操作方式如下?押金融机构完全或部分参与项目并获得项目经营的一部分纯利润合作伙伴利用自己所获得利润分阶段支付金融机构所提供资金的份额,以这种方式,金融机构所占份额逐渐减少,合作伙伴最终成为项目的完全所有者金融机构也可以将自己占有的份额一次性地或逐渐地出售给别人,让别人来取代其地位,但这个购销合同不包含在以上所说股本参与合同里面
毫无疑问,金融体系的根本特征是禁止收取和支付利息,这也是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但是,把金融体系简单地描述为“无息”并不能反映该体系的线;“禁止收取和支付利息”是由教义的其他原则所倡导的风险分担个人权利和责任财产权以及合同的神圣性支持的简而言之,金融体系并不限于银行业,而且还涵盖资本形成资本市场以及各型的金融媒介
金融体系的哲学基础影响远远大于生产和经济行为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有鉴于传统的金融体系主要注重于交易的经济和金融方面,金融体系对伦理道德社会和宗教规范同样加以强调,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实现均等和公平人们只有从职业道德福利分配社会和经济公正以及国家作用等学说的意义上才能充分认识这种制度
金融体系是建立在绝对禁止支付或收取任何预定的有保证的收益率基础之上的这种做法杜绝了利息概念,阻止了对债务工具的使用但该制度鼓励风险分担,促进进取精神的形成,阻止投机行为,强调合同神圣不可侵犯
由于排除了债务融资方式,资金的供应者变成了投资者而不是放款人在金融模式下,活期存款得到财务收入百分之百的支持,而投资性存款则纯粹是在公平分享的基础上被接纳的因此,金融体系相对稳定,因为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是通过利润分享安排使其匀称地匹配,利息成本不是固定地自然增长,不可能通过债务重新募集资金由于投资可选方案是根据它们的生产率和预期收益率严格筛选出来的,因而资金配置效率较高最后,由于企业家通过竞争成为金融资本供给者的人,后者将反过来对其投资项目和管理人员进行严密的监督,从而激励企业家的进取精神
随着我国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全面开放金融服务业,越来越多的外国金融资本进入中国金融市场,金融业日益认识到创立金融品牌的重要性。2004年以来举办的“中国金融品牌论坛”和2005年在上海举行的“品牌中国——2005中国金融品牌高峰论坛”上,参会的专家学者和业内资深人士一致认为,加快品牌建设是我国金融业面临的紧迫任务,创建金融品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公众对金融企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立金融品牌资产,对于目前中国的金融改革还有特殊的意义。由于对外资银行经营业务的逐步放开,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由于缺乏经营网点,采取的方法大都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参股国内商业银行。在一系列的参股或者并购过程中,国内银行普遍只注重财务报表上的价值,而忽视了很多以无形资产为代表的财务报表以外的价值,其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金融品牌的价值。纵观这几年世界上的并购狂潮,那些知名的被并购的企业普遍是以高出其净资产数倍的价格被并购。并购者必须为品牌价值付出巨大报酬。而国内商业银行却忽视这一点,拱手将巨大的利益让与他人。
由此可见,创建金融品牌资产,不仅在微观方面能给金融服务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竞争利益,在宏观方面也能进一步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在国际并购中获得巨大利益。因此创建金融品牌资产正如在金融品牌高峰论坛上的专家所言,刻不容缓。
由于理论界和金融业近年来才意识到创建金融品牌的重要意义,金融品牌尚处于品牌化阶段,因此目前在创建金融品牌资产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品牌化重要性的认识上。同时研究方法还主要以花旗、汇丰等世界知名银行的案例研究为主,得出一些概括性的结论。
在2005年上海“品牌中国——2005中国金融品牌高峰论坛”上,有专家对金融企业品牌建设提出五个方面的建议:第一是以先进技术支撑品牌创建;第二是以特色业务确立品牌定位;第三是以上乘的质量和服务奠定品牌价值;第四是注意企业视觉形象与员工形象;第五要以有效营销扩大品牌影响。最后专家还建议借助权威性品牌传播渠道——央视,来传播金融品牌。白长虹教授等认为金融品牌建设的整体步骤是:先传播,引导客户进门尝试服务,使顾客获得更好的感受,然后才谈得上对品牌产生进一步的好感。付文平、乔海曙等(2005)认为我国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品牌意识淡薄,同时缺乏统一的品牌管理部门和队伍,品牌面临着边缘化危险。他们认为必须加强品牌意识,重新认识品牌的战略地位;建立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依托统一法人品牌优势,塑造强势主流品牌。乔海曙和王军华(2005)在研究中还认为,加强银行品牌经营应该确立品牌核心价值观,实施品牌个性定位并进行品牌特征塑造,加强品牌创新和品牌延伸,加大品牌营销力度,做好品牌危机管理。林谦(2004)在对深圳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操作层面上将品牌策略纳人银行整体战略、建立专业的品牌管理部门、明确并全力维护品牌的核心价值、推行产品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协调的品牌体系和全面整合品牌的沟通和营销六大品牌竞争策略。
彭景荣(2003)认为品牌形象是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黄伟文(2003)认为目前银行界在业务品牌上具有雷同现象,多而泛滥,因此在金融业务品牌开发上要警惕“泡沫”。赵辉(2003)在研究商业银行品牌时,率先把品牌资产的概念引人金融品牌研究中。他认为金融品牌是指金融业在长期的市场营销活动中,在金融产品的开发、管理、销售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客户熟悉、与其他同类商品在标志上有显著区别,为客户接受和认同的某一金融产品,以及客户对其所属银行本身形成的偏好、信任感和依赖感的金融企业本身。金融品牌是金融服务个性化的体现,是一个金融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区别于其他金融企业的重要标志。同时赵辉还总结了我国银行实施品牌战略的基本历程:一开始是以银行卡为载体塑造金融品牌,后来又以专项业务为载体塑造金融品牌,再后来则是以打造系列品牌进行银行形象整合包装,最近则以e时代网络化品牌构成整体品牌的组成部分。但遗憾的是对于如何创建品牌资产却没有提及。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对于金融品牌的塑造谈得最多的也就是通过广告等,而对创建金融品牌资产则基本没有研究。
从根本上讲,现代金融业也属于服务业的范畴,要建立适合金融行业的品牌资产模型,我们既要参考服务品牌资产模型,也要注重金融服务业自身的特殊性,只有综合考虑上面两个因素才能建立合适的金融品牌资产模型。
对于服务品牌资产模型的研究,最具权威性的当属美国服务营销专家LeonardL.Berry教授。
Berry(2000)通过对14家高市场绩效表现的服务型企业的研究,提出了服务品牌资产模型。Berry在模型中把服务品牌资产分为6个核心要素:公司品牌展示、外部品牌沟通、顾客体验、品牌认知、品牌含义和品牌资产。国内学者范秀成(2001)认为服务的核心是顾客体验,顾客体验是服务品牌的驱动力。程鸣(2006)在比较服务品牌与产品品牌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品牌沟通、顾客体验、员工管理、企业文化和品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着服务品牌的成功,是服务品牌价值的驱动因素。笔者通过研究金融行业的特点,并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尤其是Keller的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模型(CBBE)和Berry教授的服务品牌资产模型,提出了金融品牌资产模型。
品牌资产的建立是企业长期品牌经营的结果,金融品牌资产是金融企业长期建立和培育金融品牌的结果。这个过程大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金融企业服务营销努力阶段、金融品牌知识建立阶段、金融品牌关系形成阶段和金融品牌产品市场表现阶段。
第一阶段:金融企业服务营销努力阶段。金融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因此有形展示、人员、过程这些服务营销组合中的3P’s就显得特别重要。由于金融服务的无形性,通过外在的有形展示,能给消费者留下一个很好的形象。在有形展示中尤其要注意的是企业办公地点和场所以及人员专业形象的展示。现代金融交易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信心的基础上的,因此金融企业的办公地点和场所尤其显得重要,这点是消费者信心建立的基础,同时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消费者信心的重要支柱。企业的有形展示要给消费者以实力和专业的印象,同时通过强势媒体做广告也是实力的一种体现。王海忠(2005)研究发现,在现阶段,广告对中国人认可公司实力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大在强势媒体上的宣传力度是建立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和所有服务业一样,顾客体验是服务的核心,金融服务除了优质的服务过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能帮助客户增加收益,规避风险,因此服务结果的质量尤其重要。在这个阶段,公司的有形展示、顾客金融服务体验和企业的外部品牌沟通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作用对最后金融品牌价值的影响是间接的、次要的,不过却是基础的。这三个因素直接影响着下一个阶段的两个因素。
第二阶段:建立金融品牌知识阶段。品牌知识是创建品牌资产的关键,品牌知识包括品牌认知和品牌形象两部分。品牌认知反映的是消费者在不同情况下确认该品牌的能力,而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对品牌的感觉,反映为消费者记忆中对该品牌的联想。品牌认知度越高,品牌形象越鲜明,则越容易引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品牌关系的形成。因此要创建金融品牌资产,必须提高消费者的金融品牌认知,在消费者记忆中形成强有力的独特的品牌形象。
提高消费者的金融品牌认知可以通过强势媒体广告宣传、顾客口头传播、公关关系等方式。对于品牌联想,金融企业可以从办公地点的选择、人员的专业性表现、公司实力的展示、独特的广告以及顾客的体验等来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金融行业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其业务往往和客户的收益直接相关,在客户享受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时候,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此金融服务企业在为客户创收的同时,需要积极为客户规避风险。根据行为经济学的理论,能成功地为消费者趋利避险可以增强消费者下次决策时候的经验依赖、启发式偏见以及框架效应等,这可以为建立品牌关系、提高品牌满意、增强品牌信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本阶段,品牌认知和品牌含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品牌认知是品牌含义的基础,品牌含义能够强化品牌认知的深度。品牌认知和品牌含义都能对品牌关系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只不过品牌含义的影响更为直接。
第三阶段:金融品牌关系形成阶段。品牌关系建立的过程会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强烈偏好,增进消费者和品牌的连接。根据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把品牌关系分解成为品牌满意、品牌信任再到品牌忠诚。这是一个逻辑递进的过程。品牌满意是指消费者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愉悦,消费者对金融企业提高的服务过程和结果感到满意。而品牌信任则是指消费者对金融品牌提供的服务的认同和信赖,它是在消费者满意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的结果。与品牌满意不同的是,品牌满意侧重反映的是消费者感性感受,而品牌信任则是消费者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肯定、认同和信赖。品牌满意和品牌信任是品牌忠诚的基础。消费者只有在享受金融企业提供的满意的服务之后,才能达到在认知性、情感性、意向性和行为性四个方面的忠诚,即就是真正的品牌忠诚。这时候体现的是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共鸣。
第四阶段:金融品牌的市场表现。金融品牌资产主要反映在市场表现上。除了表现在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外,更应该体现在品牌所带来的品牌延伸力以及价格灵活性等方面。行为经济学认为金融服务产品的无形性使得消费者在决策的时候更容易走捷径。经验依赖或者启发式偏见是常见的消费者决策捷径。因此消费者在面对新的金融服务的时候,更容易接受和信赖他所熟悉的金融品牌。同时消费者对风险的规避态度也使得消费者面对灵活的价格的时候,更多的认同自己信赖的金融品牌。合适的价格还有益于增强消费者的满足感,进一步加强金融品牌的忠诚。
正如前面提到,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尚处在品牌化阶段,建立金融品牌主要以广告为主,推销活动在金融产品的销售中还屡见不鲜。按照金融品牌资产模型的思路建立金融品牌,既能够为我国金融行业增强国际竞争力,迎接国际金融挑战作出贡献,同时也能够为各个金融企业塑造长期竞争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帮助。
在运用金融品牌资产模型塑造金融品牌资产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公司有形展示、顾客金融服务体验与公司对外宣传的一致性。当前金融企业,纷纷利用强势媒体大做广告,给顾客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服务。虽然不少公司在有形展示方面做得还不错,但是顾客的服务体验和公司对外宣传的大相径庭,使得顾客感知服务质量和顾客期望服务质量形成巨大差距,并且在顾客抱怨之后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以致于不少顾客对金融企业广告宣传的服务失去信心。金融企业尤其是国内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对外宣传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然而顾客体验到的却是淡漠冗长的服务,这种服务质量上的差距容易导致顾客的不信任,从而影响后面的品牌联想和品牌关系,进而动摇金融品牌资产的根基。这一点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差距明显,也是外资银行开展人民币业务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客户流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金融企业要提高品牌认知,丰富品牌联想。目前国内金融企业,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很多城市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认知度不高,这就需要通过强势媒体加强广告宣传,提高品牌认知度。此外,通常大型金融企业的领导者往往具有传奇的经历或者较高的知名度,这也能给金融企业带来丰富的金融品牌联想。金融企业要利用好整合营销传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丰富品牌内涵和个性,使金融品牌形象更加饱满,丰富消费者的品牌联想。
金融企业还要经常进行满意度测评,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零点公司的调查,虽然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在我国知名度很高,但是满意度却很低,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是一个重要因素。金融产品服务的消费具有很大的风险,很多金融企业在获得客户购买之后,没有能够很好地和客户进行后续的沟通,化解客户心中的疑虑,自然满意度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加强售后与客户的沟通,帮助客户解决专业上的难题,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支持,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信任的重要手段。
总之金融企业塑造金融品牌的时候,需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服务,使客户获得满意的服务体验,同时要加强广告宣传力度,强化品牌认知和丰富品牌联想,最终形成与客户的品牌共鸣。
[2]杨正良.“2005中国金融品牌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5,(6):106—112.
[3]付文平,乔海曙.对我国商业银行品牌管理的思考[J].西安金融,2005,(5):17—18.
[4]乔海曙,王军华.品牌经营:银行竞争的战略制高点[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5,(11):27—30.
[5]林谦.金融品牌、差异化营销与银行核心竞争力——对深圳银行业品牌竞争的实证分析及其策略思考[J].金融论坛,2004,(5):30—34.
[6]彭景荣.品牌形象: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8):27—29.
[7]黄伟文.金融业务品牌开发警惕“泡沫”[J].银行家,2003,(12):86—87.
金融产品创新是指金融资源的分配形式与金融交易载体发生的变革与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资源供给与需求各方金融要求多样化、金融交易制度与金融技术创新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江南,金融产品的创新活动最大限度地动员和分配了可支配的金融资源,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资源的需要;另一方面,金融产品创新适应了社会财富不断增长的背景下,金融投资者对投资产品的多样化需要和投资风险管理的各种要求。
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三中全会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进一步向市场化的目标迈进。未来金融改革也将以市场化为导向,围绕利率、汇率市场化方向开展。市场经济以价格为导向,利率、汇率又是金融资产的定价基础,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将成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
近一段时期以来,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重启国债期货交易、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种种举措均指向市场化改革方向,意在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当前进一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宏微观条件已基本具备。在贷款利率管制取消后,存款利率虽然制度上没有放开,但众多理财产品也变相突破了存款收益率,我国距利率市场化仅差最关键的一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逐步完善,汇率接近均衡水平,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正逐步发挥。
在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市场退出机制的建立有望提速,因为这是进一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的前提。汇率市场化改革或稍缓,近期重点将放在增强人民币双向浮动弹性上。
利率、汇率市场化或分阶段推进。比如区域性试点,可能会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另外也可能采取先机构后个人的方式,分阶段放开以控制金融体系风险。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改革进入深水区后,风险也会随之而来,在推进我国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利率、汇率期货期权,银行间利率、货币互换等金融衍生品,逐步形成有效的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机制。
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金融机构对相关风险管理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我国期货市场也随之迎来扩充品种、做深做细定价和风险对冲功能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与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不断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一脉相承。
余额宝简介。余额宝,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为个人用户打造的一项余额增值服务,通过余额宝,还能随时消费支付和转出,无任何手续费。用户在支付宝网站内就可以直接购买基金等理财 ,同时余额宝内的资金还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支付宝转账等支付功能。转入余额宝的资金在第二个工作日由基金公司进行份额确认,对已确认的份额会开始计算收益。
余额宝理财的潜在风险。余额宝,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一个创新的金融产品。但在国内金融市场上算是创新的金融产品。大名鼎鼎的第三方支付先驱Paypal在1999年创立第一支MMF(Money Market Fund,货币市场基金),到2007年规模到10亿美元。不仅仅Paypal,美国市场上MMF规模蓬勃发展,在8年内从政策开放时的一片空白到2008年3.75万亿美元规模。中美两国在金融体制、互联网技术上有诸多差别,但互联网本身是无国界的,而金融的本质与服务人的金融需求也是一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通过分析介绍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几个具体形式,期望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在2008金融危机时,撑起MMF快速成长的两大基石──现金级别流动性和保本纷纷垮掉。由于MMF为了提供给客户比市场无风险基准利率更高的回报,不可避免投资在短期的政府债券、企业短期商业票据等高质量短期资产。
在2008-09年金融危机期间,以往被认为安全的资产全部陷入困境,大量MMF 破天荒第一次Break the buck(1元MMF不值票面价),不再保本了。投资者习惯假定MMF是保本的,哪怕损失一点都会产生极大恐慌。
在当时金融危机环境下,Only Cash is the King(只有手里持有现金才是王道)。大量投资者的蜂拥赎回让另一块基石──流动性也垮了。最后美国财政和美联储不得不联手对其中一小部分MMF提供暂时担保,保住72个MMF的命运。当时MMF市场也被毁得差不多了。后来再加上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把短期利率压倒接近0%江南,Paypal和其他在金融风暴后幸存的MMF都大幅亏本,先后都无奈地退出这个市场。
最近国内MMF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7%甚至10%的MMF铺天盖地而来。但是投资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谨记金融界最重要一条金科玉律:No Risk No Return(任何高回报都伴随着高风险的)。
由于新事物没有严格的监管,国内的业者为了抢夺MMF这个大蛋糕,用了各种各样办法“创造”出较高的回报率:协议存款,用回购方式加大杠杆,买卖上时间差,收益和成本的不同计价方法,甚至自己倒贴钱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以投资者承担较大隐形风险换来的,这种方式在美国的监管体系里是不可能被允许的。
业者为了让投资者放心,有的MMF还提供企业担保。但是这些担保在真正危机和风险来临的时候,企业还能独善其身吗?他的担保有多少可信度呢?Lehman(雷曼兄弟)在倒掉以前够大牌,它担保的企业债券最后还不是惨不忍睹!只有央行和美联储动用国家信用的担保才是唯一可以靠得住的。
不过,国内MMF倒是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国内利率水平整体偏高(一年SHIBOR,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都可以在5%),这给老百姓摆脱低存款利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虽然目前短期看不到市场下跌的趋势,但是利率本身也会上下波动也是一种风险。美国的经历对国内MMF从业者的启示在于:注意市场和信用风险的防范,加大教育大众其产品风险并彻底公开其操作方式,同时注意监管的变化。
综上所以,目前创新的金融产品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风险规避:
金融产品创新要与国情相结合。在金融领域,我国特殊国情的主要表现,一不是我国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特别强,而是特殊金融制度下形成的国际金融风暴传导机制的“假性失败”,二是金融产品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外资银行相比都相距甚远;三是国民金融素质比较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时,首先要注意减少存款者风险,避免心里恐慌带来“金融雪崩”;其次要考虑加入WTO后的金融开放承诺使“假性失败”结束可能带来的国际金融风险影响,尤其要注意国际游资对我国的“金融狙击”;另外大众产品要适应国民金融素质现状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金融产品创新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规律。在金融现代化历程中,我国作为“后发者”,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面对国际金融业(先发者)所创造出的上万种金融产品和规避抵御金融风险的无数成功经验,完全可以通过分析、研究、比较、总结等方法,从中找出既符合国情又能规避风险并带来利润的金融产品,缩短在“黑暗中探索”的时间直接进入较高阶段。这种借鉴性创新应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主渠道和捷径。当然,我们也不排斥大力发展符合国情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原创性金融产品创新,而且也只有借鉴性与原创性创新都上去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大大提高。
规避金融产品新风险主要在于强化内控。虽然金融风险与金融创新相伴相生,但在产品创新时就注意规避和有效金融临管都能使风险可控,而最重要的是强化内控。只要内部管理监控合理到位,即使杠杆效应强风险大的衍生品风险也可以控制:国际金融业中如此众多的银行进行的如此众多的衍生品交易,导致倒闭的毕竟只有一个巴林银行!而这个巴林银行恰恰是因为引起的管理混乱,内控不严造成的。
[2]姚良.次贷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风险防范[J].上海经济研究,2009.
我国金融产品展会起步较晚,是在广交会、上交会等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品牌展会的基础上细化延伸出来的,近十年的发展让展会营销成为了众多银行关注的重要营销手段。中国银行在全国性的展会上频频获得好评,有着良好的参展传统和统一的参展思路,从中国银行出国金融服务中心亮相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到北京分行圆满完成第十六届金融展参展工作,从上海市分行参加2008理财博览会到中银国际证券精彩亮相京沪两大金融展,策划思路、装饰风格、展台设计、统一标识、产品选择等方面均有独到的特色。笔者认为,每次展会策划均是一次完整的营销方案,必须突出整体性、专业性、功能性,突出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广告宣传效果。
展会方案的策划首先要分析展会的主题和种类,分为专业与综合两种。综合型展会主题广泛,如广交会、金融展等可根据展会组织商给予的展会说明定性分析,目标客户也往往是被动于展会主题,在此不再累述。专业性展会更灵活更有效,笔者推荐银行企业进行专业化区域性的展会,将营销的目光从紧盯的所谓关系客户中转移出来,另辟蹊径,暗度陈仓,赢得竞争。以我们地区为例,可以定期选择不同的金融产品开展专门的产品展会,根据产品特点制定展会定位、目标客户分析,会场风格选择和设计、装饰,展台设计等。如参展产品主要为银行卡类,目标客户集中于与银行来往较多的生活及工作用户,应选择客户流量较大的地区,提前做好广告宣传,并将会场分区设计,根据卡类品种及用途分区宣传。不仅要达到现场推介产品的效果,还要选择广告受众,进行客户忠诚度提升,在本区域内造成良好的产品宣传氛围。
选择合适的展会时机,就要配合合适的产品,设计合理的宣传。根据消费习惯的不同,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不同的产品有着不同的淡旺季。产品的选择应根据金融产品的特点,把握适合进行展会营销的金融产品,譬如贵金属不适宜在开放的场所进行推销。如在春季可以开展房地产消贷产品专场,因为春季是大多数开发商开盘的好季节,且春暖花开适宜居民逛街看场,在此时有购房意向的居民也会转楼盘看房子,进行房产抵押贷款的宣传推介是最好不过的时机。再如八九月份是学生开学,尤其是大学新生入学的准备时段,此时进行借记卡、贷记卡、保险等产品推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宣传设计主旨在于引导客户有效地告知客户,主张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如网上银行产品的推介,应该以网银给客户生活工作带来切实便利的特点为突破口,选择网银的有效目标客户作为广告受众,电视、网络、手机、E-mail等新兴媒体作为重点,避开报纸、信函等传统广告介质。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金融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必须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积极推行市场营销策略,占据竞争的制高点。当前,我国金融企业迫切需要树立市场营销观念,需要以市场营销理论指导其经营活动。
(一)商业银行缺乏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的宏观条件。从宏观层面来看,目前我国金融业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分业经营,国家对金融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管理。《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只能从事银行业务,这种局面极大地限制了商业银行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活动,从而让一些有能力进行金融创新、有意识开展金融市场营销的银行在采取任何创新行为之前必须反复考虑可能引发的法律纠纷和政府干预,从而延迟了其市场营销的进程。
(二)商业银行的营销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的组织和系统的规划,银行整体营销意识不强。尽管某些银行机构已经进行了一些营销创新,但总体而言,由于缺乏对西方先进的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多数银行机构都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管理机构和配置专职从事金融市场营销管理的人员,其市场营销活动还只是一种分散、间断的行为,缺乏系统性。
(三)商业银行营销观念不强。商业银行营销观点还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平上,还没有形成以顾客为导向来转变经营观念。在这种环境中,金融产品市场营销往往只是意味着广告和公共关系。这种状态显然不能适应整个银行业经营环境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同时,银行业内普遍出现利润幅度降低、银行全国性和国际性扩张、银行业内外竞争日益加强、新的银行技术不断诞生和应用等新现象。在这种环境下,银行纷纷采取各种竞争方法来寻求新的顾客市场。这种变化要求商业银行改变传统的以广告和公关为主要内容的营销理念,转而形成以适应买方市场特征为核心的营销理念。
(四)金融市场营销的内部统计不够成熟。我国商业银行还没能真正成为现代意义的金融企业,从而影响了银行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来开展市场营销。现代金融企业是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企业,它是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整个金融业中行政的阴影还挥之不去。作为金融企业之一的商业银行也不例外,还缺乏在买方市场已经形成的市场形势下,采取主动性的竞争来获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动机和行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其国有全资的股权结构使得它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远远落后于其它类型的商业银行。现实告诉我们,商业银行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竞争促使其金融产品随买方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五)商业银行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特色。尽管一些金融机构,包括一些商业银行已采取了某些新措施,开发了一些新产品,但就整体而言,其产品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缺乏特色定位。近年来,不少金融机构在资产与负债业务方面开办了一些新的业务,使产品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然而由于产品缺乏特色,内容雷同,无法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另外,由于新产品技术含量低,人工操作的环节过多,因此使得产品创新成本高,反而降低了利润率。
(六)营销策略的制定不够规范。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战略计划包括:战略目标、资源分配、营销计划、战略执行进度计划、费用预算和控制方法等。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往往考虑不够全面,或是战略目标的不明确、或是缺乏进度的安排,要不然就是在开发完新产品后才发现其费用成本远远超出了预算。这种状况使得商业银行无法顺利展开其市场营销活动。
面对这样的局面,为了适应加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商业银行整体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保证我国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创造良好的宏观金融环境。必须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出发,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建立适应现代经济环境的金融法律和金融政策,从而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及其相关的市场营销活动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系统。
(二)加强金融市场营销理论研究。针对当前经营观念落后、营销意识不强的状况,商
业银行的管理层必须对市场竞争有清醒的认识,加强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强化市场营销意识,在银行内部树立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和建立全员、全部门、全过程的市场营销理念。由于金融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无形性和易模仿性,因此,商业银行所提供的各种金融产品的差别就在于其服务质量和顾客对该服务的满意度上。这表明,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就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关键。为此,商业银行在推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理念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其内部各部门以及每一位员工的积极参与性,从而在开发、设计和推广其金融产品的整个过程中全面贯彻其营销观。这样,商业银行才能在内部紧密协作的基础上满足市场需要,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
(三)积极开发新型的金融产品。在做好已有的存、贷款业务基础上,应顺应顾客消费多样化发展的方向,不断开辟新的金融工具,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在经济系统中,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动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大量增加。因此,如何降低风险并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成为广大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面对经济系统中新的投资机会,银行客户对新的信贷手段和权益生成的需求也与日剧增。面对这种新的发展形势,商业银行有必要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各种现有的金融工具来进行创新。比如商业银行可以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加强银保、银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出新型产品和服务,从而提升竞争实力。同时,在开发新型金融产品的过程中,还应做到高起点,高技术,大力发展网络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产品,以适应现代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
(四)制定出市场营销的短期与长期战略。首先,从短期来看,应根据已有产品的特点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对金融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比如在金融产品的导入期采取高价格高促销的经营策略,在产品的成熟期则采取开拓新市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策略等。其次,从长期来看,在营销战略的制定上,必须做到超前性。所谓超前性是指商业银行在满足客户现有需求的基础上,应从对经济系统和市场的动态分析中发现即将出现的需求意愿,并以最新的技术和理论将这一需求的发展趋势转变为新型金融产品,为客户作出解释,从而引导客户从该种产品的潜在需求者成为现实的需求者。由于金融产品自身的特点,因此,超前性必须始终贯穿于长期战略的制定过程中。
(五)要在原有经营范围之外,大力发展表外业务。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政府对金融机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商业银行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上获得的利润正呈日益减少的趋势,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断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发展表外业务。表外业务的开展是银行经营多样化的表现,它一方面能改善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能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
(六)大力培养金融市场营销人才。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银行自己的客户经理,以提高促销效率。现代营销管理的中心已从过去的对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银行客户经理的作用正日益凸现。客户经理作为具有知识综合性、边缘性和多样特征的管理人员,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的顾客群传递理念性和情感性的产品,以适应当代以顾客为核心的市场竞争。在此过程中,客户经理所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进行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可以使银行服务满足不同顾客的需要。市场细分的层次越多,银行对客户的了解就越准确。银行就可以按照被细分的市场业务规模来确定其下一步经营策略;另外,市场细分工作有利于帮助发现新的待开发市场,做好市场定位。通过市场细分,可以发现,在目前新的经济环境下,银行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以及网络银行业务等都是一些新兴的市场业务。因此,客户经理所要做的就是紧紧围绕新兴市场的发展方向来开展其与客户的交流。由此可见,当前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工作已对客户经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银行必须实施人才战略,为自己的发展提供后备军,从而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优势并取得成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以往只强调社会效益,不考虑自身效益的原则,转而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以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并在此前提下服务于社会。因此,同其他类型的企业一样,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必须重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作为金融机构之一的商业银行的营销活动是一种确定并刺激对银行产品的需求过程。因此,银行市场营销观念的核心应该是以银行金融产品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开发、设计、经营其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最终实现银行的利益。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营销在金融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伴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一是金融机构自身经营与发展的需要。由于金融市场瞬息万变,要把握市场变化的脉络,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就需要对市场进行分析、预测。市场营销作为市场分析、预测、设计和控制的全方位经营管理过程,对准确地作出经营决策和协调内部组织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优化经营决策和组织体系,就必须推行市场营销管理。二是增强金融企业竞争力的需要。伴随着金融业的改革开放,金融体系形成了多元化格局,除原有的国有商业银行外,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合作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不断建立,国外金融业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分支机构也逐渐增多,而且银行传统的分工格局被打破,相互间的业务交叉和竞争加剧。为了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力争使业务范围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必须重视市场状况和环境变化,依据变化了的环境不断改善服务手段和经营策略,以良好的信誉,高质量的服务,灵活的策略措施来拓展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增强自身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实力。三是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随着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金融产品消费比重也在加速上升。居民个人会从自身效用最大化原则出发,选择购买银行产品还是投资于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工具,因此,银行必须紧紧围绕顾客需求展开业务,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市场信息,了解顾客的心理、行为特征,不断调整服务形式和内容,以期达到巩固原有阵地,抢占新的市场制高点的目的。
当前金融产品市场营销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一是市场营销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的组织和系统的规划,整体营销意识不强。近年来,为适应金融竞争的需要,诸家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特点,纷纷进行了一些营销创新,并采用了一些促销手段,开发了某些新产品,但总体而言,对西方先进的市场营销理论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运用,经营上还较大程度地停留在过去的一些习惯思维和做法上,没有把市场营销提高到总揽业务经营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大多数金融机构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管理机构和配置专事市场营销管理的人员,使市场营销还未起到应有的作用。二是营销产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缺乏特色定位。这几年,不少金融机构在负债业务方面,开办了有奖储蓄、爱心储蓄、定活两便储蓄、大额可转让存单、信用卡存款、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在资产业务方面,贷款种类和方式日趋翻新,开办了特种贷款、委托贷款、贷款、押汇放款、信用卡透支、住房按揭贷款等,并有不少机构相继开办了保管箱等业务,使产品形式和内容更趋丰富。但具体考察这些产品却不难发现具有各行自身特色的产品开发较少,许多产品开发相互模仿,产品内容雷同,形不成竞争优势。新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缺乏相互关联和配套,自动化率也不高,许多环节仍需手工操作,导致产品创新成本高,利润率低,创新速度赶不上消费者的需求增长。三是市场促销策略不够规范和统一。从广告看,普遍存在着广告频率较低,高档次广告较少,上下级行之间在广告宣传的时机和方式选择上缺少协调统一等问题。从人员推销看,推销内容单调,覆盖面较小,相对成本较高。从营业推广看,公共关系涉及的范围较窄,力度较小,难以使顾客对本行产品长期看好。而且,几种促销方式的组合运用更显欠缺,综合促销效果不甚令人满意。
面对这样的局面,首先应该强化市场营销意识。针对当前银行经营观念落后、营销意识不强的状况,必须对市场竞争有清醒的认识,加强对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营销意识,制定出市场营销的长远战略,对市场营销进行统一规划和布置。要正确划分各业务部门的营销职责,增强职工对市场营销管理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职工参与市场营销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要设立专门机构,加强营销管理。其次是增加花色品种。在办好已有存、贷业务、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顺应顾客消费高层次多样化的发展取向,提高服务质量,挖掘服务内涵,开辟新的金融工具,建立全方位、系统化、配套化的产品服务体系,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产品的持续开发。第三是提高促销效率。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顾客传递理念性和情感性的产品形象和个性。加强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同业机构、新闻媒体和社会大众的交往,密切与各方的感情交流,使顾客对银行产生一种无形的寄托和信任感。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形象创意和服务企划,借助参与举办各种大型会议知识竞赛、社会公益事业等来营造良好的营业环境,扩大产品的辐射面和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面对当前分支机构重叠,网点单产低,效能不佳的状况,应积极调整网点布局,优化网点结构,该撤并的撤并,该扩充的扩充。随着中心城市经济发展极的逐步形成,金融机构设备也应变按行政区划设置为按经济区域设置,要着力加快间接分销渠道的建设,下大力气发展电话银行、电脑银行、销售点终端机和自动柜员机等电子化分销渠道,在保持其数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使产品销售既方便又畅通无阻。
综观世界金融发展史,各种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金融创新俨然成为金融体系促进实体经济运行的“引擎”。而委托贷款作为金融创新业务的品种之一,它既对社会融资问题起到了“另辟蹊径”的作用,也是商业银行中间收益的一片“绿洲”。但收益必然与风险并存,委托贷款业务同样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委托贷款这个金融创新产品,研究其效应的利弊,廓清对其的认识,从而得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委托贷款究竟是“蜜糖”还是“鸠酒”,一直是金融学家争议的焦点,我认为这个不能绝对而论,任何事物都是双面的,有正效应的同时必然也伴随着负效应。只有探索一个合理的途径,来尽量发挥其有效性,避开其不利,以达到相对的双赢。
(1)解决资金供需矛盾。目前我国资金密集型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内民间资本量大,而投资途径又太少。委托贷款为市场资金的转移和有效运用提供了良好的途径,使企业融资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资金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2)使企业间的借贷合法化。委托贷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打击高利贷、制止和地下金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为社会主义良好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发挥着积极作用。
(3)有利于增加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随着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不断放开,银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中间业务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委托贷款业务作为传统的中间业务,通常资金规模较大,成为金融机构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民间融资异常火爆的背景下,委托贷款风生水起,它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中国式影子银行”的角色。但委托贷款在受到各家银行追捧的同时,也很容易造成监管不到位,产生许多不同于常规贷款的问题,因此它也成为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关注点。从目前来看委托贷款主要存在以下风险:
(1)“假委贷”现象。这主要由银行主观问题造成,如有的银行为控制存贷比,担心贷款超规模,将真实贷款隐藏在委托贷款科目中反映,使真贷款变成“假委贷”,导致委托贷款额大于委托贷款基金;有的银行在未落实委托贷款基金的情况下提前发放委托贷款给资金借款人,而最后提供资金方未按承诺将委贷基金存入银行,导致银行垫款,成为没有资金来源的“假委贷”;也有的商业银行为扩大市场份额,盲目对一些所谓资信好的大客户发放贷款,使一些资金充裕的垄断企业、集团企业可以轻易地从商业银行获得稳定的、低成本的信贷资金,再利用这些资金办理委托贷款业务,从中获取利差收益,以“贷”换“贷”。
(2)银行操作风险。由于委托贷款业务归属于一类信贷业务,在目前公司信贷业务的审查审批流程式中,实际并未对委托贷款业务进行具体审查,管理中容易出现“线)银行法律风险。从表面上看,委托贷款业务对银行来说属于无风险或低风险业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委托贷款业务已出现不少问题。如前几年曝光的上海社保违规投资案和内蒙古电力违规投资项目,所涉及的资金都是以委托贷款形式发放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如何确定委托贷款协议纠纷诉讼主体资格的批复》(法复[1996]6号)中规定“委托人可以委托贷款协议的受托人为被告,以借款人为第三人向人民法院提讼”,因此在委托贷款中,银行可能会因为借款人原因而陷入法律诉讼。根据《贷款通则》第七条规定,受托人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贷款的责任,一旦失误,银行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资金来源风险。由于大多数委托企业将信贷资金与自有资金捆绑在一起,放在资金池中统一调剂使用,银行无法掌握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和委托贷款资金的真实来源,也无法据此判断企业是否违反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规定办理委托贷款业务。
(5)政策与监管方面有空可钻。委托贷款方面的监管存在政策漏洞,容易出现违规办理委托贷款业务的现象。比如,目前尚无文件明确规定房地产委托贷款业务按照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办法执行,一些企业利用这一政策漏洞,在直接贷款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的情况下,绕道而行,采取委托贷款逃避监管部门的监督。
一是,加强对委托贷款资金方的授信管理,严格控制授信集中度,根据国家信贷政策、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客户经营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大客户信用评级与授信额度,有效防范垄断企业、集团客户及其关联企业贷款集中度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二是,加强对委托资金来源的审查,完善有关审查手续,审查资金来源时政府部门要出具政府公函,企事业单位要出具加盖单位公章和负责人签字的书面文件,个人要提供其资金合法来源的有关证明如收入证明纳税单、继承文件等,严防套取或挪用信贷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政策明令禁止的资金用于发放委托贷款;三是,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委托贷款操作程序,追究贷后监控不力等行为的相关责任,确保委托贷款资金的合理投放与合法使用。
委托贷款目前尚无专项的统计制度,建议统计部门借助银行作为委托贷款业务中介的有利条件,积极探索建立委托贷款业务专项统计制度,加强对委托资金来源和投向等方面信息的监测分析,为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依据。人民银行应进一步健全与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江南,促进信息跨行流动,使银行全面掌握企业的借贷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决策风险,从而降低商业银行办理委托贷款的风险,并防止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用来办理委托贷款的现象。
为规避银行在委托贷款法律关系中所承担的损失风险,签订《委托贷款合同》时,银行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承担不必要的义务,在合同中严格限定受托行责任,明确其作为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不应承担任何因委托人和借款人原因造成的风险损失。建议对目前的委托贷款合同法律文本进行修改,对具体委托事务进行详细的约定。同时在委托贷款业务的办法过程中,加强对书面通知的应用。
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委托贷款业务。一是严格限定准入条件,明确商业银行办理委托贷款业务应具备的条件、委托人与借款人的资质,并规范委托贷款的操作流程;二是严格规范“多对一”的委托贷款行为;三是明确委托贷款当事各方在贷款用途、对象是否符合国家货币信贷、环保、产业等宏观政策方面的审核把关责任;四是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信贷政策以及委托贷款业务管理办法,防止企业或银行利用委托贷款逃避银行业监管当局的监督;五是规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业务的收费行为,防止不正当竞争。与此同时,需加大属地监管的力度,各级银行业监管部门加强监测和现场检查力度,定期进行委托贷款专项审查,对违规办理委托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进行严肃查处,确保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得以贯彻落实。
[1](美)兹维・博迪罗伯特・C・莫顿著,欧阳颖等译.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连建辉孙焕民钟惠波.金融企业集群:经济性质、效率边界与竞争优势[J].金融研究,2005(6)
关于金融创新的理论,学术界已经提出不同的解释,但其根本内容基本一致。创新理论的先驱――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认为,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新产品的开发、新产生方式或者技术的采用、新市场的开拓、新资源的开发和新的管理方法或者组织形式的推行。所以,金融创新也不例外,包括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制度的创新等。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尔柏在《金融创新的发展》中认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利润、反抗金融压制的“自卫”行为,是对其所受的约束的反应,被称为约束引致型金融创新理论。其中,约束因素包括法规、竞争、风险及其他因素等。
美国经济学家凯恩在1984年提出监管-规避理论。他认为金融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而通过金融创新来逃避政府的管制,但当金融创新危及金融制度稳定时,政府又会加强管制,这种管制将会导致新的一轮创新。凯恩认为,管制和规避引起的创新总是不断交替,形成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
辛基于1992年从金融创新的供给角度提出了一个金融创新模型:TRACK+理性的自利=金融创新。TRACK的五个组成部分为:技术、监管调整、利率风险、消费者和资本充足状况。
在金融学中,投资的定义可以表述为:一定经济主体为了获取预期不确定的效益而将现期的一定收入转化为资本或资产。投资主体即投资者,可以是居民、企业或其他盈利性机构,也可以是政府或其他盈利性组织。
在投资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投资学理论,即现资组合理论。马科威茨是现资组合理论的创始者。他在1952年发表了题为《证券组合选择:投资的有效的分散化》的论文,用方差(或标准差)计量投资风险,论述了怎样使投资组合在一定风险水平下,取得最大可能的预期收益率。他在创立投资组合理论的同时,也用数量化的方法提出了确定最佳投资资产组合的基本模型。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其理论宗旨是将资金投资多元化,并将其中各种投资品的权重确定,对其收益进行加权平均即可得出加权平均收益。以往,人们会对证券投资多元化。现在,我们不仅可以进行证券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而且可以进行艺术品投资,给之以权重,实现投资多元化,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国际上,一些国家艺术品投资发展已有较长的历史。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市场中,他们均以资本运作作为其市场基本运作模式,艺术品是其重要的投资品,当然也不例外。其中,包括艺术品财产鉴定和财产估值、艺术品财产保险、艺术品投资基金、遗产和遗产经营、投资者俱乐部、艺术家(品)后援会、艺术品投资与担保等,都获得了较大发展。比如,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纷纷建立了艺术投资基金,如美国艺术基金、美国格雷厄姆基金、美国经纪人基金、英国艺术基金及铁路养老基金等,并获得良好收益。据英国铁路基金分析报告,其艺术品投资年均收益率高达13%。再如,苏富比艺术品投资银行,艺术品投资贷款是效益、风险比例最佳的贷款之一。以艺术品作为投资的担保物和抵押物,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是非常乐于被接受的。并且,瑞银、花旗、JP摩根等银行均已建立艺术品个人理财中心。
国内由于资本市场不断发展,银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增强竞争力,他们必须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使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多元化。2007年我国艺术品投资已经走入银行,这在银行业务中可谓一种创新金融产品。我国民生银行经银监局批准,已经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民生银行的《艺术品银行业务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艺术品市场正经历着两位数增长的时代,中国传统与当代艺术品的表现都是越来越强,尤其是油画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此次的产品将通过参与目前最具成长潜力的中国当代艺术板块投资,分享高价值投资回报。由此可见,我国艺术品投资将与金融有机结合,金融将为艺术品市场提供服务。
资深专家夏叶子在《艺术品投资学》中提到“艺术品投资是企业的剂”。艺术品在企业的利润和效应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利,企业的艺术品投资也不例外,但是它又不同于其他投资,它有它的特殊性。
艺术品投资属于一次性投资,而其他投资,需要不断地投入新的研发、科技、设备、工艺改造及人力资源、生产、销售等费用。另外,艺术品投资与实业、证券投资相比较,需要的人力资源相对较少。再者,艺术品投资在技术更新方面的要求比其他投资品种要少。由此可见,艺术品投资较其他投资的成本较低。
艺术品可以作为机构投资者的资产储备。首先作为真正的储备资产,机构投资者投资于艺术品,以享有艺术品的增值回报。作为战略投资基金,投资者如果对市场季节敏感,可以在淡季将剩余资金购买一些艺术品。随着企业的改革和经营多元化,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多,企业可以有意识地将一定规模的资本投入于艺术品市场,以有利于化解企业改革与多元化经营带来的风险。
艺术品可以在异地良好地流通,不影响其价值的变现。投资者在买进艺术品时可以匿名进行,这是区别于房地产投资的,即使遇到资金紧张时,将其变现也不会损害公司的形象和信誉。金融业发生的灾难一般都是可见的,容易引起媒体关注,使其他同类资产不宜出售。显然,艺术品投资与其不处于同一风险体系,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类企业均可投资于艺术品市场,而且这种投资与其主营业务处于不同风险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几乎所有的大型保险公司均将其保费资金的重要部分投资于艺术品。
房地产开发项目金融产品准入要求严格,跨机构项目贷款产品较少。房地产开发项目金融产品主要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以补充项目资金。产品类型主要有传统房地产开发贷款、跨机构项目贷款和房地产信托产品。据调查,金融机构目前普遍对房地产开发贷款控制较严,准入要求较为严格。一是实行名单制管理。所有金融机构均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实行“白名单”制管理,能进入金融机构“白名单”的房地产企业为具有一级资质或部分在当地具有龙头地位的二级资质企业。二是审批权限上收。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审批权限基本已经上收至总行级别,能否进入“白名单”由总行审批。三是区域管理。部分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实现名单制和区域双重审批,对部分四线城市及四线以下城市不能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如某股份制银行在四线及以下城市因受区域限制,没有一笔房地产开发贷款(表1)。
由于传统的开发贷产品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要求较高,且部分金融机构对开发贷也有区域准入限制。因此,为降低区域限制带来的项目损失,某股份制银行推出了跨机构的项目贷款。该产品的操作流程是银行将优质的项目贷款向基金公司推荐,基金公司经过项目评估,以委托贷款的形式委托银行进行项目投资,投资期限2年。目前该产品还未出现不良。
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集中在风险较低的销售端产品。房地产销售端产品主要针对房地产市场微观主体,如个人、政府、企业,用以补充销售资金。针对个人的产品主要有住房按揭创新产品、农民安家贷;针对政府的产品主要有政府购买服务贷款;针对企业的产品主要有销售未回款收益权融资产品(表2)。
从运作方式来看,针对个人的房地产销售端产品的创新主要是对住房按揭贷款流程进行一定的优化,简化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且针对不同的购房者,在相应的准入条件上有所放松。针对政府的产品主要是改变传统的银政合作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协议作为载体,用以解决借款人履行政府购买服务协议过程中所需资金的各类信用业务。针对企业的产品主要是以购房合同收益权作为质押对象,满足企业短期的流动资金需求。从资金走向来看,个人类产品主要流向购房市场,企业类产品主要流向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政府类产品主要流向基本公共服务中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三农服务等领域,对应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农业化项目。
跨品种创新产品主要是住房按揭与消费类产品结合。据调查,多家金融机构为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个人提前还款带来的利息损失,将个人住房类产品与消费类产品相结合。如某国有银行2016年推出的“随房贷”。从运行方式来看,该产品主要针对还款两年以上、无任何拖欠记录的住房按揭客户,在按揭贷款的基础上,可申请一笔一年期的消费贷款,贷款额度不超过已归还住房按揭贷款金额,利率为基准利率上浮30%。从资金走向来看,该贷款主要用于购车、购买大型家电、住房装修等消费领域。
资产证券化产品体量较小,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以江西省为例,2016年2月末,江西省证券化的房地产贷款余额7.75亿元,占全部房地产贷款的0.16%。主要是政策性银行棚户区改造贷款证券化和部分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支持证券化产品。从运作方式来看,该类产品是以棚户区改造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将该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动的收益权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券型证券进行发行。从资金流向来看,通过发行证券化产品获取的资金主要用于银行的各类资产运用,资金用途涵盖银行的所有资产类业务,范围较广。
类“首付贷”产品依然存在。“首付贷”是中介或房地产企业为首付款不足的购房者提供补助资金拆借、帮助其放大购房杠杆的行为,贷款额度一般为住房总价值的15%至20%,年化贷款利率通常为7%至12%。从资金流向来看,贷款资金主要用于购房首付款。虽然央行已叫停“首付贷”产品,但调查发现,有部分楼盘在销售时推出了类似“首付贷”的分期付款方式。如首付20万元,在签订合同时购房者付款5万元,房地产开发公司帮购房者垫款出具首付款出资发票,向金融机构申请按揭贷款,购房者按照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约定的时间,分期付完剩余的首付款15万元,最迟于项目房屋交付会前付清开发商垫付的首付款。
房地产贷款“三降”,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总体来看,房地产业金融风险较小。以江西省为例,一是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持续下降。2016年2月末,全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72%,较去年同期和去年末分别下降7.21和1.14个百分点,低于2011~2015年平均增速2.59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贷款增量占比明显下降。2016年1~2月,全省房地产贷款增量为192.47亿元,占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比重为22.29%,较2015年增量占比下降9.61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下降。2015年末,房地产业不良贷款2.93亿元,比年初增加0.44亿元;不良率0.19%,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远低于全省金融机构2.49%的不良率。
房地产开发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质量出现分化。房地产业的不良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开发贷款方面。主要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市场需求整体减弱,销售放缓,开发商资金回笼不畅,无力增加资金投入,甚至出现项目烂尾的风险。相比而言,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小,绝大多数居民能按时还款,贷款质量较高。以江西省为例,2015年末,全省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为0.17%,低于房地产全行业不良率0.01个百分点。据对56家金融机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66.07%的金融机构2016年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投放态度更加积极。
产品创新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虽然房地产业总体信用风险较小,但潜在风险有扩大趋势。特别是房地产业关注类贷款增速较快。后期,要关注房地产金融产品创新的潜在风险。
一是房价下行风险。三四线库存压力依旧较大,房价下行可能性较大,购房者尤其是投机性购房者弃贷风险加大,个人住房贷款产品如农民安家贷、首付贷等产品容易发生违约。
二是虚假按揭风险。该类风险主要存在于销售端创新产品中。在房地产政策宽松期,各类贷款流程简化,标准降低,获取相对容易。部分中小开发商可能会通过制造虚假按揭,套取银行资金,将其投入到民间借贷市场或股票市场,隐藏风险较大。
三是投机风险。该类风险主要存在于证券化产品中。投机的存在容易引发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不利于房地产金融的稳定发展。
四是加杠杆扩大的金融风险。该类风险主要存在于首付贷和跨品种创新产品中,相较于一般的住房按揭贷款,住房与消费相结合的产品贷款额度总和相当于抵押品的全部价值,将贷款乘数提升到了100%,而首付贷产品也将贷款乘数提升至90%以上,扩大了金融杠杆,潜在的风险也随之扩大。
金融机构认为未来房地产市场价格趋稳,去化周期结构性分化。在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的背景下,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动力不足。据对56家金融机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51.79%的金融机构认为2016年所在城市房地产价格将保持稳定。总体来看,42.86%的金融机构认为2016年所在城市的去库存周期将减小。分类型来看,商业用房和住房市场去库存周期出现分化。
个人住房贷款是2016年银行重点投放领域,开发贷款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控制风险成为银行的重要关注点。2016年各家银行普遍将房贷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作为资产配置的重点领域之一。据调查,目前金融机构基本都已经将首套房首付比例下调至20%,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调至九折,且加大对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营销力度。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准入标准控制越来越严,可能导致开发贷款增速继续下滑。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下称:“中心”)统计,2012年5月份,全国89家商业银行共发行2291款零售理财产品,其中非结构类产品为2148款,同比增长39%,环比上升14%;结构类产品为143款,同比增长39%,环比上升22%。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数据,非结构类产品和结构类产品的发行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参见图1。(注:文中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数据整理截止日期为2012年5月25日。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数据存在误差,加总可能不为100%,特此标注,下同)。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币种。5月份,商业银行共发行人民币类产品2115款,占比为92.3%,占比下降3.8%;外币类产品合计为176款,分别为美元类、澳元类、欧元类、港币类、英镑类、日元类、加元类以及新西兰元类,其占比分别为34.8%、21.3%、18.1%、16.7%、4.1%、3.6%、0.9%以及0.5%。可见,外币投资的理财产品主要以美元、澳元、港币以及欧元类为主,相比4月而言,加元类产品占比有所下降,美元类、港币类和澳元类产品占比较4月上升,平均升幅为1.0%,其余各类产品占比变化甚微。参见图3。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期限。3个月(含)以内的理财产品占比最大为61.4%,较4月下降1.3%;而1年(不含)以上产品占比最小,为1.9%,较4月下降0.1%。3个月至6个月(含)和6个月至12个月(含)这两个投资区间所发产品的数量占比分别为17.8%和18.9%。从产品总体存续期限的统计上来看,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产品存续期限平均为3.98个月,较4月缩短0.02个月。参见图4。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类型。普通类理财产品涉及债券货币市场类、组合资产管理类、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及固定收益权类产品,前三大类型的占比分别为57.3%、32.0%与10.5%。债券货币市场类与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依然是普通类产品的主要投资类型,参见图5。结构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涉及股票市场、利率市场、汇率市场及商品市场,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18.7%、21.5%、49.5%及10.3%。
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期限结构情况。1年期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最高,为5.85%;3天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水平最低,为3.03%。从环比表现来看,3天期限产品、7天期限产品、1个月期限产品和1年期限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水平较4月不同程度上升,其中1个月期限产品预期收益水平上升幅度最大,为33个BP(基点)。而2个月期限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下降幅度最为明显,为51个BP。从利差水平来看,期限为1个月产品的利差水平最高,为259个BP。5月产品的利差水平分化明显,其中3天、2周、1个月以及1年期产品的利差水平在200个BP以上,平均利差水平在244个BP左右。而7天、2个月和3个月期产品的利差水平在150BP~200BP之间,平均水平为182个BP,6个月期限产品的利差水平最低,仅为85个BP。参见图6。
普通类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分析。2012年5月份普通类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方向除了主要集中的债券货币市场类、组合资产管理类和外币债券货币市场三大类之外,还有固定收益权类和信贷资产类。债券货币市场类的发行数量仍居首位,除了组合资产管理和固定收益权类产品之外,其余各类产品数量较4月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占比方面,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占比较上月上升2.8%,其余各类产品占比均有所下降,其中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占比下降较为明显,下降1.8%。主要投资类型的环比表现情况为: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843款,位居首位,环比上升0.8%,占比57.3%,下降0.5%;组合资产管理类产品发行489款,位居第二位,环比下降3.7%,占比32.0%,下降1.8%;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发行154款,环比上升38.7%,占比10.5%,上升2.8%。固定收益权类产品发售3。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