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江南体育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实现增量扩面、提质增效。今日本报推出“普惠金融更有‘数’”报道江南体育,深入调研我省金融机构如何通过打造“普惠+数字”新生态,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提升民生领域服务水平、赋能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河南普惠金融正变得越来越有“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普惠金融关系着民生福祉,被寄予了更多更高期望,正不断加快数字化进程。
先看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截至今年5月末,我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站稳万亿台阶的基础上再增1082.58亿元,增速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5.85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2.93万亿元,在各项贷款中占比33.69%,高于全国9.83个百分点;农业保险为757.16万户次农户提供1540.40亿元风险保障。
行业人士认为,数字普惠金融不仅是当下的潮流,更是未来金融领域创新的大势所趋,数字化技术持续提升着河南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精准性。
政策层面,一系列文件在重要节点为普惠金融指路: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23年10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及发挥普惠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作用,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今年我省印发的《河南银行业保险业加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明确了要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我们正在有序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深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增强数字化经营能力,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改进风险管理模型,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专业性和可得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普惠金融处负责人说。
实践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在我省各家金融机构“百花齐放”:农行河南省分行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耳标、项圈等物联网设备,让牲畜活体成为抵押物;中信银行郑州分行通过线上产品“科创e贷”,及时发放贷款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中原消费金融精准“画像”、分类对接,助力新市民安家落户;河南农担与中行河南省分行联合打造全国农担体系首个线上金融产品“豫中农担贷”……
“数字是手段,普惠是目的。普惠金融面对的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人等,他们在我省达到千万数量级的规模,单靠银行传统的信贷方式不能有效支持这种金融需求。”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赵紫剑看来,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银行或保险公司可以全面更长周期地了解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发展、信用情况,也提升了金融机构“能做会做”的服务能力。
6月中旬,在中国信保河南分公司第二届数字金融服务节暨第五届小微客户服务节现场,“数智普惠,助企兴贸”的论坛主题引发参会者广泛关注。以此次服务节为契机,该公司将深入实践“数字+普惠”的服务理念,这也是我省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的一个切面。
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共舞,为金融服务的普及化和优质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思路。值得关注的是,《河南银行业保险业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近日印发,强调要充分助力和融入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等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数字金融经营管理模式、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典型案例。
“没想到在农行用牛作抵押物也能贷款。我们从最初的50多头牛,发展到今天的2000多头牛,这个智慧畜牧贷可帮了大忙!”6月19日,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昭高兴地说。
赵昭所说的智慧畜牧贷,是指农业银行为解决畜牧养殖领域农户“抵押难”“贷款难”,创新推出的贷款产品。农行河南省分行大力推广这一普惠金融数字化产品,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耳标、项圈等物联网设备,将牲畜活体作为抵押物,向经营主体发放贷款。
对南阳市雅民农牧有限公司来说,融资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了解到农行推出智慧畜牧贷产品后,赵昭立马向当地农业银行提出申请。银行客户经理上门受理,收集贷款资料,为牛戴上智能耳标,配备“身份证”,这些活体牛立马变身为“资产牛”“现金牛”。很快,以760头肉牛作抵押的500万元贷款就到了企业账户。
智慧畜牧贷具有适用范围广、科技含量高、支持畜种全等特点江南体育。申请到贷款后,赵昭不但解决了资金难题,还可以在电脑上、微信上随时对养殖场的牛只进行实时盘点、健康监测等,大大减轻了工作量,为肉牛养殖插上了“科技翅膀”。
据介绍,这种“视频远程监管+养殖主体收益”的方式,利用摄像头、智能耳标等物联网设备搭建“智慧畜牧管理平台”,可全面掌握活畜资产的生命体征情况、健康情况以及存栏情况,让大数据变身为“新农具”,真正实现了生物资产的可视、可控与可管。
目前,农行河南省分行已在南阳、洛阳江南体育、信阳、漯河等地推广智慧畜牧贷。截至5月末,该项贷款余额达16.82亿元,在破解养殖户融资难题的同时,也有力支持了我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以1000万元为起点,一家银行陪伴着一家超硬材料小微企业一路成长为纳米金刚石领域的“标准制定者”。
6月17日,谈起与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的结缘,这家超硬材料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清晰地记得每一次放款的时间节点。
“那是两年前的4月份,原材料价格涨得厉害。我们想赶紧先采购一批,但当时企业面临应收账款较多、现金流紧张的局面,同时又无法提供合适的抵质押物,融资遇到了空前的困难。”这位财务负责人说。
“超硬材料产业链是我省重点布局的产业链,这家企业当时虽然规模不大,却是行业内的知名企业,我们看好产业前景以及这家企业的成长空间。”基于这些判断,中信银行郑州分行客户经理马文瑞及时向企业推荐了“科创e贷”。这款数字化的普惠金融产品打破传统以抵质押为主的授信逻辑,很快为企业发放了1000万元的信用贷款。
“一切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只要在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内,申请中信‘科创e贷’不用抵押,仅需几分钟贷款就批复,额度能循环使用,特别方便。”马文瑞说,“科创e贷”这种线上化产品借助于系统自动审批放款的特点,使得企业“点点鼠标”即可通过网银完成贷款申请、贷款支用、自助还款等一系列融资流程,大大提高了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创新研发的效率。
此后,中信银行郑州分行还打出了“中信协同+”组合拳,为这家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如在股权投资领域,协同中信证券落地了超亿元的首笔战略投资。
“超前布局更早、更小、更新的科创企业,提供‘不止于金融’的中信服务,陪伴河南专精特新企业一起成长。”马文瑞说。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成立普惠金融部至今年一季度末,中信银行郑州分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从47亿元增长至233亿元,规模保持省内股份制银行第1位。其中,“科创e贷”等线上产品担当主力,全面助力我省小微融资从难到“E”。
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郑州……在中原消费金融公司大厅的“破壁系统”业务实时监控大屏上,越来越多被点亮的小白点正在“穿珠成链”。每一个白点的亮起,就意味着当地有一名消费者正实时通过互联网,在中原消费金融办理了一笔消费贷款业务。
互联网消费金融以用户体验为王,用户需求倒逼消费金融公司不断进行科技变革。“包括‘破壁系统’在内的200多个科技支撑系统均为自主研发,当前公司科技人员占比超过60%。”6月19日,中原消费金融公司副总经理邵航说。
科技创新不仅让中原消费金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是打破了物理时空的限制,将消费金融服务延伸到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触达的群体。
去年春天,从南阳老家来郑州打工的陈宁想开一家理发店。他掏出全部积蓄租下门店,却又为装修费用伤透了脑筋。由于无法提供稳定的收入证明,又没有房、车等本地资产,银行贷款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最终,陈宁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中原消费金融。“我下载了中原消费金融APP,提出贷款申请后,第二天就收到审批通过的短信,获得了5万元的额度。”陈宁说,靠这5万元贷款,理发店完成装修并很快开业了,“我的梦想也一天天丰满起来。”
“我们服务的用户大多是从农村进入城市的新市民群体,他们普遍缺乏个人信用信息和有效抵押物等,中原消费金融比传统金融机构更需要发展强大的大数据风控能力。”据邵航介绍,中原消费金融根据新市民用户的大数据画像精准分析,为不同场景下新市民用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和风险定价,全面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获得感,助力新市民扎根城市、逐梦新生活。
“小麦丰收时节,也是我们用款高峰期。过去,办贷款难度大、放款时间长、利率高,钱到晚了还耽误事。”6月18日,长垣市武邱乡何店村种粮大户何孝林说,他听了河南农担公司“豫中农担贷”政策宣介后,立刻通过手机填写了申请信息,贷款很快就到了账,方便又省心。
去年11月,河南农担公司与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联合开发银担合作模式,打造了全国农担体系首个线上金融产品“豫中农担贷”,并在全国推广。作为一款线上快贷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微信便捷申请,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最快2分钟即可申请办理10万元至200万元的助农担保贷款。
“为了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拓展数据源、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公司形成了面向多业务条线的高质量数据应用服务,数据分析时效性由天级提高到分钟级,人力成本节省90%以上。”河南农担公司大数据风控中心负责人说。
坚守普惠初心,插上“数智翅膀”。河南农担公司与浙江有数数字科技公司进行战略合作,实现了河南省全量企业数据落库;推动与中行、邮储业务系统直连,实现项目申请、审批、尽调等环节数据的实时加密传输,有效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和数据质量;通过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将担保项目单笔放款办理时间从原来的7至15天,压缩至平均2小时以内。
“在提升为农服务效率的同时,也要始终坚守底线思维,筑牢防范金融风险安全屏障。”河南农担公司有关负责人说,公司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建立了线下全流程风控闭环、线上数字化风控体系;推动大数据多模融合决策,提升模型的精准识别率,实现风险信息自动发现、同步推送、智能提醒、及时处置。
扫一扫关注我们